近日,中宁县锰基新能源材料及电解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获批立项,得到中卫市人才专项资金支持,助力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锰基新能源材料人才基地、科研基地、生产基地,为全县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中宁县曾是“无锰之地”,如今形成以天元锰业为主导的百亿级产业集群,发展成就令人瞩目。宁夏天元锰业集团以48.5%的国内市场占有率、36.6%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龙头,而这背后,是中宁县构建“引育用服”全周期人才生态的深层支撑。近年来,中宁县紧扣锰基新材料产业链布局人才链,以人才活力点燃产业创新引擎,走出了一条产才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引育并举,筑牢产业人才根基。“专业人干专业事”的理念在中宁县锰基新材料企业落地生根。天元锰业创新推出“七等十三级”技术岗位体系,将专业技术人员从首席工程师到技工细化为13个层级,建立动态晋升通道,使技术人才薪酬较传统制造业提升40%以上。这一机制推动企业技术岗位占比从24%跃升至38%,形成33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,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%,培育出自治区拔尖人才、托举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名。
政企校协同育才模式更让人才“蓄水池”持续扩容。天元锰业与宁夏大学、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,近三年柔性引进宁夏大学王芳教授、重庆大学杨建教授、四川大学蒋文举教授等高端专家10余人,联合攻关锰渣处理、电解液中离子高效控制与分离等行业难题。年均开展技能培训40余场,200余人参与学历提升,培训高技能人才900余人次,推动全县工业企业人才总量突破6300人。
平台赋能,激活人才创新效能。“企业出题、高校解题、政府助题”的协同生态,让中宁县金属锰产业突破一个个技术壁垒。天元锰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、四川大学等组建自治区电解金属锰材料开发创新团队,攻克锰渣脱硫制硫酸锰技术,建成全球首条锰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,年处理量达100万吨,资源化率超60%,相关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。
搭建科研载体更让创新活力涌流。建成天元锰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镁铝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,促成北星精工等企业与郑州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,14项科技成果在124家企业落地应用。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建成锰材料研究院等5大研发平台,累计取得各类专利168项。宁夏大学郝建教授团队常驻研发,成功突破99.999%高纯锰生产工艺,填补国内空白。
服务护航,优化人才发展生态。“引才更要留才”,中宁县以全周期服务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。落实区市聚才引才政策,对引进的博(硕)士、教授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给予工作补助、安家补贴以及科研启动资金。天元锰业依托“干部助企”机制,为技术骨干解决子女入学、住房保障等问题,配套设施齐全的职工培训中心、人才公寓,让人才“安身更安心”。
产业协同更让人才价值充分释放。中宁县以天元锰业为核心,打造“锰基新材料产业集群”,吸引华夏特钢、宁创科技等配套企业集聚,形成从矿石开采到新能源材料的完整产业链,带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区前列。
从“无锰之地”到“行业龙头”,中宁县的实践印证,人才是产业创新的“第一引擎”。当“引才不拘一格、育才不遗余力、用才各尽其能、留才无微不至”成为共识,产业升级的动能便会喷薄而出。中宁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说,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筑巢引凤,让人才活力持续转化为产业竞争力,让锰基新材料产业这张靓丽名片在人才支撑下愈发闪亮。